您的位置:首页 - 就业指导 - 学长分享

【金融行业】入职偶感(贺美琪,新加坡高盛)

发布人:洪何露资讯来源:指导部 发布时间:2013-05-17 09:29:56点击数量:615

 

去年八月,我开始了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高盛集团新加坡办公室国际投资研究部。
由于之前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半年交流学习的经历,我对新加坡并不陌生。但是作为一个初出茅庐的职场新手,在异国他乡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同事展开一份全新的工作, 还是颇具挑战性的。这个挑战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文化上的融合。我工作的公司是一个人种多样,文化各异的集体,我们组就既有美国人,印度人,也有中国人。为了尽快适应这种工作环境,我试着主动了解同事所属国家的文化和风俗,为的是让同事尽快接受自己。尤其是在与同事沟通方面,虽然我们都说英文,但是还是有口音,表达习惯上的差异。只有了解不同文化的人的表达习惯,才不会会错意,能更好的提高工作效率。遇上文化碰撞,我也多作自我反思,多包容,多理解,多体谅,多做换位思考,渐渐地发现自己融入了这样一种文化多样民俗各异的工作环境中。
第二,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由于我的老板在纽约总部工作,跟新加坡存有12个小时的时差,所以我们经常晚上要加班,因为要等老板进来以后一起开会。一开始很是不适应,工作超过12个小时,人的大脑很疲惫,自然也不能很高效的工作。但是在投行的工作非常讲究准确无误,所以这个时候,就应该到茶水间走动一下,放松一下大脑,与同事说说话,能让自己在接下里的工作中更加集中精神。晚上回到家都十一二点,但是我往往不会洗漱完毕就立马睡觉。我觉得工作再忙,也要有一份属于自己的时间,我会利用睡前一个小时,看看自己喜欢的书籍,电影,或者练练瑜伽,让自己身心彻底放松。
上班前夕,爸爸让我读胡适的一篇文章《致毕业生》,对我启发很大。胡适在文章里送给即将离校的毕业生三个建议:“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总得多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你得有一点信心”。这三句话看起来简单,实践起来可不容易。工作以后,容易在繁重的工作任务中迷失自我,忘记了最初的追求和梦想,也忘记了自己生活的意义。如果能坚持思考一两个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问题,则是莫大的乐趣。我之前对宏观经济并不太在行,但最近读了一些文章,看了一些书,跟同事朋友交流想法,加上华尔街日报每天讨论各国央行频频降息调控的新闻,顿时产生了对宏观经济产生浓厚的兴趣。一个新的经济政策或者信号,对股市、债市、汇率、通胀、经济增长的影响,其实是一个很有趣的互相影响整体。当然,我们也应该有职业外的一点兴趣,我来新加坡之后,已经在一个日语学校学习了半年的日语,对于日本文化、语言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我明年计划的日本背包游做准备。最后是要保持对自己的信心,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当我来到高盛,也被身边同事的优秀所折服。但是要在这样的一个集体中表现自己,发挥自己的特长,就一定要有高度自信以及保持一颗真诚向周围同事学习的心。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最后以杜甫的一句诗来与君共勉,愿各位前程似锦。

贺美琪:竺可桢学院08级双学位班

底部连接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使用者:浙江大学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  未经同意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引用与转载本网站任何信息

技术支持:正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