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诚聘海内外人才
玉泉永谦活动中心B204-205室 2023-12-12  10:00 发布时间:2023-12-07 17:57:13 点击数量:1602

单位信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高等教育单位教育500人以上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

招聘公告(简章)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诚聘海内外人才

学校简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以电子与信息学科为特色,工、理、管、文、经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直属教育部。是国内最早建立雷达、信息论、微波天线、电子机械、电子对抗等专业的高校之一。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2017年、2022年连续两轮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学校聚力电子与信息领域,着力打造“根基牢、实力强、后劲足、特色鲜明”的一流学科体系,建有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个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2个国家一级重点学科(覆盖7个二级学科)、1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3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1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15个国家部委科技创新基地,52个省级科技创新基地。

学校坚持“人才第一资源、人才强校第一战略、人才工作第一抓手”的基本理念,深化推进一流师资汇聚战略,致力于建设国家重要的信息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诚邀海内外英才来校开展博士后研究!特别优秀的全职博士后可同时申请校内菁英岗位!我校为博士后研究人员提供丰厚的待遇、畅通的晋升、广阔的研究与学科发展平台,期待您的加入!

学校博士后概况

学校现有15个博士后流动站,自1990年以来累计招收了博士后研究人员900余名,目前在站人员近500名。已出站的博士后人员中,绝大多数已在国内外一流高校或高水平科研院所成长为本领域的专家或学科、学术带头人。

现设博士后流动站

信息与通信工程、军队指挥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物理学、数学、网络空间安全、软件工程、光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和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等15个博士后流动站。

其中,信息与通信工程、军队指挥学、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4个流动站在最近一轮全国流动站评估中获评“优秀”。

招收类型

全职博士后:依托学校的科研平台,招收在相关学术领域取得明显业绩的博士毕业生。

招收条件

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身体健康。

2.在国(境)内、外获得博士学位(一般在取得博士学位3年内)或即将在国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机构获得博士学位,年龄不超过35周岁。

3.具备较强的科学研究潜力和学术研究潜力,在相关学术领域已有明显业绩,研究项目具有发展前景的优秀科研人员。

4.符合国家及我校流动站的招收条件。

薪酬待遇

1.全职博士后年薪30/35万元起+其他绩效。

2.学校为全职博士后缴纳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在站期间子女享受自幼儿园至中学附属教育等待遇。

发展路径

1.支持符合条件的优秀博士后申报国家及陕西省各类博士后基金项目。

2.特别优秀的全职博士后在申请全职博士后的同时可申请菁英副教授/菁英教授岗位。

3.优秀的全职博士后若满足校内准聘教师岗位申请要求,可申请聘岗进入学校准聘师资培养;

4.特别优秀的全职博士后若取得显著成绩、做出突出贡献、满足长聘师资岗位申请要求的,可申请晋升长聘师资岗位。

招收程序

1.申请人向各学院提出申请。

2.推荐学院会同流动站组织招收工作,对拟进站人员的思想政治、科研能力、学术潜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审,择优招收。

3.学校博管办审核通过后公示,公示无异议后办理进站手续及入职手续。

联系方式

人事处

联系老师

联系电话及邮箱

博士后管理办公室

王老师、乌老师

029-81891773

rczp@xidian.edu.cn

各教学科研单位联系方式

序号

二级单位

主要专业领域

流动站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1

通信工程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密码学、军事通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人工智能、网络空间安全





信息与通信工程

军队指挥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控制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物理学

数学

网络空间安全

软件工程

光学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军队指挥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控制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物理学

数学

网络空间安全

软件工程

光学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军队指挥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控制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物理学

数学

网络空间安全

软件工程

光学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信息与通信工程

军队指挥学

电子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控制科学与工程

机械工程

仪器科学与技术

物理学

数学

网络空间安全

软件工程

光学工程

材料科学与工程

管理科学与工程

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


王老师

029-88204184

jfwang@mail.xidian.edu.cn

2

电子工程学院

集成电路与系统、天线与微波技术、信息对抗技术、信息感知与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系统工程、目标跟踪识别与信息融合、多维信号设计与处理、雷达成像理论与方法、水声信号处理、目标探测体制理论与方法、智能信息处理理论与应用、遥感科学与技术

段老师

029-88201703

xlduan@xidian.edu.cn

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计算机系统结构、数据工程、计算生物信息学、计算机网络与物联网、动态智能化软件工程技术、软件工程基础理论、工业软件领域软件工程、视觉智能与嵌入式领域软件工程

陈老师

029-81891050

longchen@xidian.edu.cn

4

机电工程学院/国家级科研平台

机电耦合理论、优化设计、运动/过程控制、先进制造技术、封装与装联技术、精密测试技术、天线与微波技术、电子制造技术等

赵老师

029-88203115

lmzhao@xidian.edu.cn

5

光电工程学院

先进激光技术、红外技术与系统、光电信息、光学系统设计、计算光学成像、光电仪器研制与测试

刘老师

029-88202558

soehr@xidian.edu.cn

6

物理学院

电磁物理、信息光学、量子与前沿理论物理、信息材料与凝聚态物理、多物理场与等离子体物理

谢老师

029-88202798

phyhr@xidian.edu.cn

7

经济与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与工程、互联网金融与支付、智能决策(机器学习方向)、工业工程与运筹优化、质量管理工程;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创业、财务管理、会计、公司治理;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大数据管理与应用(计算机、大数据技术、统计等);金融科技、金融工程、金融数学、产业经济学、宏观金融、金融大数据、公司金融、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等


孟老师

029-81892635

xfmeng@xidian.edu.cn

8

数学与统计学院

基础数学、应用数学、计算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运筹学与控制论、统计学

张老师

029-81892697

xbzhang@xidian.edu.cn

9

微电子学院

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化合物半导体材料与器件、物理电子学、电路与系统、先进半导体制造与工艺、后摩尔集成器件、半导体器件可靠性、绿色能源与系统、空间辐射效应、模拟与混合信号集成电路设计、射频集成系统、智能感知芯片、系统芯片与集成系统、EDA软件、集成电路装备

梁老师

029-88201641

liangsen@xidian.edu.cn

10

生命科学技术学院

生物医学工程、化学、生物材料、生物学、基础医学、智能生物材料与应用、生物特征识别、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网络空间安全

秦老师

029-81891070

qshuai@xidian.edu.cn

11

空间科学与技术学院

固体力学计算流体力学(湍流、转捩)、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磁散射、雷达目标、特性)、光学或计算光学、航天测控、空间通信、空间目标探测(雷达、光电)、空间信息/电子对抗、等离子物理、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导航技术、制导与控制、智能探测、空间技术、面向地球遥感测量大数据的信息处理技术、面向外太空探测(如射电天文科学)大数据的信息处理技术;柔性传感器,柔性电子技术,柔性功能材料、信号处理与态势感知、微系统抗辐照设计、图形图像处理、人工智能与控制工程

叶老师

029-81891034

kjzp@xidian.edu.cn

12

先进材料与纳米科技学院

物理、力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材料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纳米材料与技术、微电子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相关专业

邓老师

029-81891149

dengyue@xidian.edu.cn

13

网络与信息安全学院

网络空间安全、通信与信息系统、信息安全、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军事通信学、密码学、电路与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信息对抗、运筹学与控制论、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应用数学等与网络安全相关学科

赵老师

029-81891730

hwzhao@xidian.edu.cn

14

人工智能学院

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及类脑深度神经网络、压缩感知及计算成像、混合增强人工智能与脑机接口、人机交互与应用、多模态机器人技术、无人系统、智能探测与控制、人工智能硬件实现与芯片设计、智能物联网及应用、脑启发计算与深度学习、智能遥感大数据解译、量子感知与智能计算、智能态势感知、智能医学影像大数据处理、无人系统与群体智能

铁老师

029-81892609

mtie@xidian.edu.cn

15

空天地一体化综合业务网全国重点实验室

新型通信网络理论与技术、信息传输理论与系统、军事通信对抗新机制、人工智能及现代通信、多媒体信息理论、信息论与密码学、网络空间安全、通信计算融合与场景应用、特种通信及网络新机制、智能隐蔽通信与信息处理、交通运输工程、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

景老师

029-88204761 jingyuying@xidian.edu.cn

16

集成电路研究院

集成电路设计、集成电路设计方法学与EDA、集成电路制造与装备、硅基光电探测器与集成、计算机体系结构、集成电路测试方法学、智能芯片与系统

孙老师

029-88201446

lrsun@xidian.edu.cn

17

广州研究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网络安全、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机械工程、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生物医学工程、智能医学影像、雷达与微波天线

刘老师

020-32030236

xdgyyhr@xidian.edu.cn


18

杭州研究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遥感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微电子、软件工程、光学工程、光电材料与器件、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网络安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

陈老师

0571-22828354

hzhr@xidian.edu.cn




为更好地帮助有意向的同学了解西电博士后政策及课题组情况,我校预计于12月11日至12月14日期间来校举办“博汇西电”人才洽谈活动,有意向的同学可提前添加人才洽谈活动微信群,告知招聘组成员您的意向团队,更有机会获得与课题组核心成员一对一交流机会,欢迎感兴趣的同学报名参加!

线上投递简历

进入网申通道

加入人才洽谈活动群

获得一对一交流机会

关注“西电教师”公众号

获取活动最新资讯


企业简介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以信息与电子学科为主,工、理、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直属教育部,是国家“211工程立项建设的重点高校之一,是全国55所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37所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高校之一,也是全国20所获批设立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之一。
???
学校前身是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的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创建的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1958年学校迁址西安,1966年转为地方建制,1988年定为现名。
???
建校79年来,学校始终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是我国一五重点建设的项目之一,也是1959年中央首批批准的全国20所重点大学之一。20世纪60年代,学校就以西军电之称蜚声海内外。毛泽东同志曾先后两次为学校题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朴素
???
学校树立了以人为本、教师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理念,锻造了一支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800余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69人,硕士生导师534人。学校有院士1人,双聘院士1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0人,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7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奖获得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7人,陕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7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30人。
???
学校不断地创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建设有3个国家人才培养及教学基地、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校人才培养素以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强等特色在全国高校中形成了品牌。近年来,学校本科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普及率高,获得各类省级、国家级学科和科技竞赛奖500余项,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96%以上,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06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
???
多年来,学校致力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系统研制、科技攻关、工程研发等,创造了我国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等多项第一,包括第一台气象雷达、第一套流星余迹通讯系统、第一台可编程雷达信号处理机、第一台毫米波通讯机,以及我军通信装备史上第一部塞绳电报互换机、第一台塔型管空腔振荡器、第一套三坐标相控阵雷达等,为我国信息化、国防现代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学校现有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陕西省技术转移中心以及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有国防研究院和空天研究院,先后承担了“863”“973”、创新工程等1600余项重大、重点项目,产生了一批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十五以来,学校科研指标稳步提升,科研经费年均增长26.5%,三大索引论文数年均增长34%,获国家科技奖励9项,进一步奠定了学校在全国高校中突出的国防科研特色优势地位。
???
学校大力加强产学研相结合,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有陕西工业研究院、国家大学科技园,同时与国内大型知名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股份制公司,成立战略联盟、设立企业基金、建立联合实验室及研究生实习基地,有力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拓展外部发展空间。学校先后成为中电集团,西安市,国防科工委、陕西省与教育部共建高校,与40多个国家、地区的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友好关系,建有2个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引智基地,与国内电子、航空行业的10余个研究所、研究中心、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英飞凌、IntelIBM、惠普等39家跨国公司在学校建立了联合实验室。
???
建校79年来,学校先后为国家输送了12万余名电子信息领域的高级人才,产生了100多位解放军将领,成长起了10余位两院院士,近10位国家副部级以上领导,培养了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国际GSM奖获得者李默芳,欧洲科学院院士、著名的纳米技术专家王中林,神五神六飞船副总设计师杨宏等一大批IT行业领军人物和技术骨干,以及数十位科研院所所长和大学校长等,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
面向知识经济和数字化时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继往开来,创新图强,为把学校建成一所特色鲜明、研究型、开放式,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奋斗!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是以信息与电子学科为主,工、理、管、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直属教育部,是国家“211工程立项建设的重点高校之一,是全国55所设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37所示范性软件学院的高校之一,也是全国20所获批设立集成电路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之一。
???
学校前身是1931年诞生于江西瑞金的中央军委无线电学校,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创建的第一所工程技术学校。1958年学校迁址西安,1966年转为地方建制,1988年定为现名。
???
建校79年来,学校始终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是我国一五重点建设的项目之一,也是1959年中央首批批准的全国20所重点大学之一。20世纪60年代,学校就以西军电之称蜚声海内外。毛泽东同志曾先后两次为学校题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艰苦朴素
???
学校树立了以人为本、教师是大学核心竞争力的理念,锻造了一支结构合理、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800余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69人,硕士生导师534人。学校有院士1人,双聘院士1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0人,教育部创新团队3个,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7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2人,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奖获得者2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对象7人,陕西青年科技奖获得者7人,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7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30人。
???
学校不断地创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与实践教学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13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3门,建设有3个国家人才培养及教学基地、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3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学校人才培养素以理论基础扎实、工程实践能力突出、创新意识强等特色在全国高校中形成了品牌。近年来,学校本科生参与课外科技活动的普及率高,获得各类省级、国家级学科和科技竞赛奖500余项,研究生和本科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96%以上,位居全国高校前列。2006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获得优秀
???
多年来,学校致力于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系统研制、科技攻关、工程研发等,创造了我国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等多项第一,包括第一台气象雷达、第一套流星余迹通讯系统、第一台可编程雷达信号处理机、第一台毫米波通讯机,以及我军通信装备史上第一部塞绳电报互换机、第一台塔型管空腔振荡器、第一套三坐标相控阵雷达等,为我国信息化、国防现代化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学校现有4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陕西省技术转移中心以及陕西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有国防研究院和空天研究院,先后承担了“863”“973”、创新工程等1600余项重大、重点项目,产生了一批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十五以来,学校科研指标稳步提升,科研经费年均增长26.5%,三大索引论文数年均增长34%,获国家科技奖励9项,进一步奠定了学校在全国高校中突出的国防科研特色优势地位。
???
学校大力加强产学研相结合,不断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有陕西工业研究院、国家大学科技园,同时与国内大型知名企事业单位联合建立股份制公司,成立战略联盟、设立企业基金、建立联合实验室及研究生实习基地,有力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
???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国内的交流与合作,拓展外部发展空间。学校先后成为中电集团,西安市,国防科工委、陕西省与教育部共建高校,与40多个国家、地区的大学及研究机构建立友好关系,建有2个国家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引智基地,与国内电子、航空行业的10余个研究所、研究中心、企业集团建立了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英飞凌、IntelIBM、惠普等39家跨国公司在学校建立了联合实验室。
???
建校79年来,学校先后为国家输送了12万余名电子信息领域的高级人才,产生了100多位解放军将领,成长起了10余位两院院士,近10位国家副部级以上领导,培养了联想集团董事局主席柳传志,国际GSM奖获得者李默芳,欧洲科学院院士、著名的纳米技术专家王中林,神五神六飞船副总设计师杨宏等一大批IT行业领军人物和技术骨干,以及数十位科研院所所长和大学校长等,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
面向知识经济和数字化时代,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继往开来,创新图强,为把学校建成一所特色鲜明、研究型、开放式,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大学而不懈奋斗!
未经同意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引用与转载本网站任何信息
技术支持:正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Ver V5.10.60

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