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2025届毕业生春季高校科研院所暨浙大校地科创平台专场双选会
紫金港校区尧坤楼二楼招聘大厅 2025-04-25 13:30 ~2025-04-25 16:30 发布时间:2025-04-24 15:03:16 点击数量:4835

单位信息

南京中医药大学

高等教育单位教育500人以上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

招聘信息

校青年特聘教授

面议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 全职 博士

收藏

职位描述

一、选聘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忠于党的教育事业,践行立德树人,爱岗敬业,治学严谨,身心健康,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科研创新能力,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高水平科学研究成果。能够全面履行聘任合同,全职在南京中医药大学工作;

(三)研究方向或背景应契合学校主干学科发展,主要为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生物学、护理学、计算机科学技术等学科或大数据科学、人工智能、组学、脑科学、生物信息学、合成生物学、医工交叉、公共管理、养老服务与管理等领域;

(四)原则上应为世界排名前200高校毕业的博士研究生,特别优秀者可适当放宽博士毕业院校要求;

(五)年龄原则上不超过30周岁(1995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具有博士后研究经历者可放宽至32周岁(1993年1月1日以后出生);

(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在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

二、聘期及待遇

(一)岗位聘期:5年。

(二)岗位待遇:

1. 纳入事业编制,直聘副教授并享受相应薪酬待遇;

2. 提供优厚的安家费、科研启动费;

3. 为在本市无房人员,提供免租金校内周转房或租房补贴。

三、选聘程序

本次公开选聘岗位为长期招聘岗位,学校将根据报名情况,适时组织考核程序。具体程序如下:

(一)个人申请

1. 报名时间:2025年4月12日—2025年12月31日;

2. 报名方式:采用系统填报。请登录南京中医药大学高层次人才招聘网站:http://zptp.njucm.edu.cn/(用360浏览器极速模式或谷歌浏览器登录)报名。

1)点击“去注册”,注册个人账号;

2)确认应聘须知,浏览岗位并点击“我要应聘”进入系统;

3)按要求填写个人简历,上传附件材料。

            四、联系方式

应聘政策咨询:陈老师、张老师; 联系电话:025-85811179、85811052


讲师

面议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 全职 博士

收藏

职位描述

(一)报考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

2.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团结协作,敬业乐群、廉洁奉公。

3.适应岗位要求的身体条件。

4.年龄要求为:博士研究生年龄不超过35周岁(1990年1月1日后出生)。

5.具备报考岗位要求的专业、技能等资格条件(详见岗位表)。

(二)专业要求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药学、中药学、中医学、中西医结合、化学、免疫学、生物学、法学、社会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机器人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公共管理、行政管理、体育学、艺术学、高等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专业

(三)简历投递

应聘人员通过“江苏省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平台”报名,照片上传、资格初审均通过网络同步进行。报名网址:https://rs.jshrss.jiangsu.gov.cn/index/f/RCRS_0056(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网上办事服务大厅)

(四)联系方式

邮箱:rsk@njucm.edu.cn

联系人:人事科汪老师、张老师,联系电话:025-85811051

师资博士后

面议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 全职 博士

收藏

职位描述

(一)岗位情况

师资博士后:在站期限为3年,招收单位为我校中西医结合学院、药学院、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二)薪酬待遇

1.基础薪酬:各类博士后年薪均为35万元起(税前)。

2.项目叠加:在站期间获得的各类博士后项目、资助计划经费与学校薪酬叠加发放。

3.生活保障:学校提供住房或住房补贴2000元/月,户口迁移、子女入托入学、医疗保障享受学校职工同等待遇。

4.晋升空间:在站期间可参加学校相关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认定。

5.留校政策:师资博士后出站考核合格即可申请留校。

(三)申请条件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学兼优,身心健康。

2.在国(境)内外取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

3.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人才紧缺学科领域具备突出科研能力者年龄可适当放宽。

4.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研究潜力。

5.符合我校科研流动站招收条件。

(四)联系方式

邮箱:nzybgb@njucm.edu.cn

联系人:博管办蒋老师,联系电话:025-85811053,18013381831

科研博士后

面议 江苏省南京市栖霞区 全职 博士

收藏

职位描述

(一)岗位情况

科研博士后:在站期限为2年,招收单位为流动站所在各学院、联合招收附属医院。

(二)薪酬待遇

1.基础薪酬:各类博士后年薪均为35万元起(税前)。

2.项目叠加:在站期间获得的各类博士后项目、资助计划经费与学校薪酬叠加发放。

3.生活保障:学校提供住房或住房补贴2000元/月,户口迁移、子女入托入学、医疗保障享受学校职工同等待遇。

4.晋升空间:在站期间可参加学校相关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认定。

5.留校政策:科研博士后出站考核优秀者优先留校,有高水平成果即可申请留校工作并申报副教授职称。

(三)申请条件

1.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学兼优,身心健康。

2.在国(境)内外取得博士学位不超过3年。

3.年龄一般不超过35周岁,人才紧缺学科领域具备突出科研能力者年龄可适当放宽。

4.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研究潜力。

5.符合我校科研流动站招收条件。

(四)联系方式

邮箱:nzybgb@njucm.edu.cn

联系人:博管办蒋老师,联系电话:025-85811053,18013381831


企业简介

南京中医药大学始建于1954年,历经江苏省中医进修学校、江苏省中医学校、南京中医学院、江苏新医学院、南京中医学院(恢复建制)等历史时期,是全国建校最早的高等中医药院校之一,是江苏省重点建设高校,也是江苏省人民政府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共建高校。建校60年来,南京中医药大学为新中国高等中医教育培养输送了第一批师资、主持编写了第一套教材和教学大纲,培养并诞生了新中国中医药界最早的学部委员(院士),为新中国现代中医高等教育模式的确立和推广做出了重要贡献,被誉为“中国高等中医教育的摇篮”。

学校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拥有仙林和汉中门两个校区。现有各类在校生20000余名,设有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药学院、经贸管理学院、护理学院、外国语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心理学院共9所直属学院,25个本科专业,涉及医、管、理、工、经、文等6个学科门类,初步形成了以中医药为主体、中西医结合、多学科为支撑协调发展的办学格局。

学校现有3个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1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学科、19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8个江苏省重点学科。拥有中医学、中药学、中西医结合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5个博士点(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3个 、二级学科博士学位点22个)和44个硕士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点39个),博士点覆盖中医、中药、中西医结合所有二级学科,具有博士生导师自审权和主干学科专业的教授评审权。学校现有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6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5部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现已建成22所附属医院、5所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院,各类教学及毕业实习基地逾百所。

学校科研实力雄厚,是国家科技部新药临床试验研究(GCP)中心、国家教育部中药炮制规范化及标准化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植物药深加工工程研究中心、江苏省海洋药物研究开发中心、江苏省中药质量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依托建设单位。学校现有1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科技部国家中药临床试验研究(GCP)中心、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中医药研究与新药创制中心、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研究室、5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三级实验室、6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2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校级重点实验室和1个SPF级实验动物中心。学校构建形成了“一个中心、四大板块”的科技平台布局,即江苏省中医药研究与新药创制中心和南京中医药大学科技园、南京高新技术开发区中药产业园区、中国医药城中医药研究院、江苏生命科技园,加快推进“产、学、研”结合,积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学校治学严谨,学术氛围浓厚,名家云集,人才辈出,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培养并诞生了12位“国医大师”(占全国的三分之一)、5位中医药界院士(占全国的二分之一)。近年来,先后有10余人次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建设先进个人”等各类全国性荣誉称号和表彰。

学校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传统医学合作中心、国家卫生部确定的国际针灸培训中心、全国中医师资进修教育基地、中国中医文献检索中心分中心,同时也是首批获国家教育部批准接受和培养外国留学生及台港澳地区学生的高等中医药院校。2010年6月20日,学校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合作建立了全球首家中医孔子学院,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了揭牌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学校目前与世界9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着广泛交流和联系,并与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高等院校或学术团体及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具有较高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

面向未来,南京中医药大学将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办学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实施“人才强校、质量兴校”战略,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水平,通过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积极创建“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研究教学型中医药大学,努力跻身于全国具有鲜明特色的高水平大学行列。

仙林校区:江苏省南京市仙林大道138号(210023)

汉中门校区:江苏省南京市汉中路282号(210029)

办公时间(节假日除外)

上午:8:30-12:00 下午:13:30-17:30

联系地址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学生服务中心(尧坤楼)2楼

联系方式

就业招聘相关:电话:0571-87951475,邮箱:zjucareer@126.com

就业指导相关:电话:0571-87952717,邮箱:jy@zju.edu.cn

学生就业相关:电话:0571-87951536,邮箱:jy01@zju.edu.cn

浙大就业微信公众号

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