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甬江 共创历史 | 甬江实验室2023年实习招聘暨2024年校园招聘宣讲会
单位简介
甬江实验室(新材料浙江省实验室)是浙江省政府批准设立的专注于新材料及相关领域研究的具有独立事业单位法人资格的新型科研机构,于2021年5月19日正式揭牌。
甬江实验室坐落于美丽的东海之滨 — 宁波。宁波毗邻上海、杭州,是长三角南翼的经济中心,全球重要的制造业基地,经济活跃,产业配套齐全,交通便利。当前,宁波正朝着建设现代化滨海大都市的目标奋进。
实验室以“前瞻创新、从0到1、厚植产业、造福社会”为宗旨,致力于新材料前沿科学探索,关键核心技术突破及其应用,致力于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研究机构,以此拓展人类认知边界,应对全球挑战,为人类谋求福祉。
实验室正在围绕先进高分子材料、高端合金材料、绿色化工与高端化学材料、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新型生物医用材料、新能源材料、智能制造与高端设备等研究领域建设若干研究中心;建立材料分析与检测、信息材料与微纳器件制备、工程验证与成果转化、绿色特种化工材料开发、材料数字化、极端条件综合装置等相关公共平台。实验室拥有世界一流的仪器设备,满足前瞻创新、应用研究、技术验证、成果转化等全链条需求。
招聘领域
实验室围绕以下领域(但不限于)招聘人才:
(1)先进高分子与复合材料
(2)高端合金材料
(3)绿色化工与高端化学材料
(4)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
(5)新型生物医用材料
(6)新能源材料
(7)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
如申请者研究方向不在上述范围内,实验室也将以开放的心态,为有创新潜能的优秀人才及其重要价值的研究方向提供支持。
招聘岗位
新型显示与感知研究中心
中心聚焦于次世代AR/VR/MR产品应用的关键壁垒方向,包括但不仅限于感知追踪系统方案、先进光学显示模块为基础的系统方案及相关系统驱动补偿与基于MicroLED新型显示面板等,旨在研发开创性的前端技术,成为中国XR的引领者。该中心下设新型显示实验室、感知实验室等三大实验室。中心创始团队均毕业于世界一流高校,包括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大学、密西根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山大学,也曾在国际顶尖公司担任重要职位,在显示、感知、图像视觉、系统和AR/VR/MR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拥有丰富的科研与产业界经验。
校招岗位方向
VR图像算法岗、虚拟人建模驱动岗、3D渲染算法岗、创新显示系统与算法岗、GPU加速引擎岗、micro-LED器件仿真岗、模拟电路设计岗、深度网络量化压缩岗、3D视觉算法岗、姿态估计算法岗、光场显示光学岗、光学结构设计岗、光学系统岗、光学设计工程岗、光学工程岗、材料工程岗、工业/交互设计岗
实习岗位方向
算法岗
专业要求
计算机、光电、精仪、物理相关专业
无机氧化硅可控制备研究中心
中心以电子材料和生物医药等高端先进材料需求为牵引,以纳米尺度、微米尺度的氧化硅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可控制备的关键技术为核心,以化学机械抛光、电子封装材料、5G填充材料、药物纯化、缓释等应用的成果导向,突破基础理论、流程设计、关键设备制造和场景推广涉及的科学问题瓶颈,建设的高标准,高档次,高水平的材料研究开发平台。中心包括微纳米氧化硅材料的制备和产品应用研究,重点研究方向包括(不限于):化学机械抛光浆料合成技术开发、加氢催化过程技术研发、电子封装材料合成技术开发等。
校招岗位方向
纳米材料合成科学研究岗、微米材料表面改性科学研究岗、复合材料的合成科学研究岗、半导体加工中的化学机械抛光工艺过程科学研究岗、工程技术岗、纳米材料合成科学博士后、微米材料表面改性博士后、复合材料的合成科学博士后
实习岗位方向
纳米材料合成科学研究岗、微米材料表面改性科学研究岗、复合材料的合成科学研究岗、半导体加工中的化学机械抛光工艺过程科学研究岗
专业要求
化学工程工艺 、材料科学、生物工程专业
精准光子集成研究中心
旨在面对国家重大需求、产业核心技术,针对下一代信息系统,研究先进大规模光子集成器件、光子模块以及功能性系统应用。研究中心注重底层核心技术创新以及产业化,围绕大容量光传输/光互联,光传感与物联网,智能光计算等方面展开研究,解决下一代信息系统中光子方面核心关键技术突破与产业化。目前团队已经实现了诸多技术的突破。团队在科研与产业化方面经验丰富,已建有产业化科创公司,建有生产线,产品可快速转化与规模生产;与国内外优势研究机构与企业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关系。中心拟未来实现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光模块,为产业应用奠定技术制高点,实现新技术的产业落地。团队近期重点开展大规模光子混合集成、高端光传感系统应用两大研究方向。
校招岗位方向
半导体物理建模仿真研究岗、光子集成研究岗、光学工程岗、硬件电路工程岗
实习岗位方向
集成光子岗、光信息系统岗
专业要求
物理、数学、光学、电子、光通信、材料专业
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测试与应用研究组
面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对能源转换效率的需求,围绕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在电能变换中的应用,以功率器件多物理场模型为根技术,研究高转换效率、高可靠性的功率器件及其应用,解决实现第三代半导体功率器件全生命周期高可靠性中的关键问题,突破限制第三代半导体优异特性在应用中发挥的技术瓶颈,促进第三代半导体的技术发展与产业化应用。
校招岗位方向
大功率电力电子工程岗、半导体物理建模仿真研究岗
专业要求
电子、物理专业
激光微纳制造与测量研究组
研究组立足超快激光关键共性技术,致力于解决微纳尺度制造及精细测量中的一系列基础科学问题,开发新型制造与测量技术,为产业相关瓶颈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目前,研究组重点开展空间三维光波导刻写、多场探针微纳测量方向的研究。团队带头人在海外长期从事激光微纳制造与微纳尺度原位测量方向研究,拥有丰富的科研积累,与多个国内外高水平研究团队保持密切合作关系。目前课题组已建有完备实验条件。
校招岗位方向
超快光谱方向博士后、微纳测量方向博士后、微纳测量工程岗
专业要求
微纳光学、谱学、材料科学专业
碳纳米新能源材料研究中心
中心围绕轻质高强度碳纳米管薄膜、纤维的制备与功能化加工工艺,开展功能性碳纳米管薄膜制备的基础研究及相关应用技术研究,解决碳纳米管面临尺寸效应导致力学性能下降的问题,产品将最终应用于催化和气体传感等领域。中心近期研究重点为碳纳米材料、多相流反应、传递与流动技术在材料、能源及环境领域的应用。团队带头人已在碳纳米管材料研究取得世界领先水平的原创性技术成果,成功开发了世界最大规模的碳纳米管生产技术。
校招岗位方向
碳纳米管分散工程岗、电池研发及测试工程岗、导电浆料工程岗
专业要求
化工、材料专业
智能控制研究中心
中心围绕视觉反馈控制系统和生物医疗控制系统开展研究,设有高端自动化设备、基于视觉的高性能控制、类器官培养智能控制、生物医疗显微操作等研究方向,该中心已有完善的体系架构、深厚的研究基础、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能够为员工提供优越的工作环境与成长空间。
校招岗位方向
计算机科学博士后、控制科学博士后、生物学博士后、基础医学博士后、生物信息学博士后、生物技术实验员、软硬件工程岗、光学设计工程岗、机械设计工程岗
专业要求
计算机、人工智能、视觉图像、控制、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肿瘤学、生物信息等专业
热场材料创新中心
中心依托甬江实验室整体资源支持,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开展热场材料基础研究及相关应用技术研究。中心近期聚焦CVD碳化硅涂层技术在半导体行业中的应用,研究CVD碳化硅涂层相关的基本科学问题。同时针对关键工艺(包括外延,刻蚀,热处理等)中所需要的关键耗材:碳化硅涂层托盘展开面向应用的技术开发。中心设立的研究课题既包括CVD化学气相沉积等基础科学问题研究,也包括产业端亟需的关键材料研发,通过对关键技术的攻关,实现半导体领域关键材料的国产替代。创始团队前期已经在CVD碳化硅涂层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方面拥有坚实基础。
校招岗位方向
CVD博士后
专业要求
化工、材料专业
3D数字制造创新中心
3D数字制造创新中心聚焦材料、装备、算法,致力于具备变革性的3D打印前沿技术及新型解决方案的研发,构建完整的“端到端”3D打印生态系统,包括高性能光固化材料的研发、高通量3D打印设备和贯穿整个工作流程的配套算法及工艺,推动3D打印成为真正可量产的通用制造方式,实现大规模的数字化3D制造,为制造业赋能。目前,该中心的研究水平已跻身世界一流。
实习岗位方向
装备岗
专业要求
机械专业
先进电驱系统研究中心
中心聚焦交通电气化和先进制造的高端电动力前瞻性创新,致力突破高功率密度、高效、高可靠电机与控制器共性关键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为航空电推、工业高性能伺服等技术发展提供引领性电驱技术。中心下设高性能电机设计部和功率变换器部,重点研究方向包括(不限于):超高性能电机设计技术、先进电力电子与功率变换器、高精度控制策略、近限加工技术。团队带头人已在航空高可靠性、高功率密度先进电驱系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原创性技术成果。
实习岗位方向
电机研发岗、电机驱动控制岗
专业要求
机械、电子专业
分子催化与转化研究中心
中心专注于多相催化的研究,并将其应用于能源和环境领域。主要研究方向包括:1)开发金属基催化材料,致力于对能源分子(氮气、氢气、氨气、甲烷、丙烷、甲苯等)的高效活化及催化转化制高附加值化学品,或应用于化石燃料加氢脱硫、脱氮,生物质基平台分子脱氧等反应过程;2)利用表界面表征手段(光谱、能谱及电子显微镜)探究多相催化剂在反应过程中的结构演变、真实活性位点、反应机制,揭示构效关系;3)通过反应耦合或能量(热,电,光)耦合等方法,开拓具有应用前景的新反应、新路径。
校招岗位方向
多相催化方向博士后
实习岗位方向
催化研究岗
专业要求
化学、材料专业
新型二次电池负极材料研究组
研究组致力于二次电池材料的基础研究及应用技术开发,主要研究方向为电极材料的可控制备、 电化学反应机制解析,并进行放大生产,旨在突破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寿命、快充及安全性等关键技术壁垒,为电动化交通工具、能源存储等应用场景提供电池材料端的系统性解决方案。研究组拥有硅基、碳基材料中试生产线和全极耳圆柱电池生产线,团队带头人已在硅基材料的规模化生产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技术成果,产品已经推向市场。
校招岗位方向
二次电池方向博士后
实习岗位方向
二次电池科研岗
专业要求
化学、材料专业
先进结构陶瓷研究中心
中心致力于成为结构陶瓷领域国际一流的研究机构,探索新型陶瓷材料的制备与性能调控等多方面的颠覆性技术,进一步发掘陶瓷材料在航空航天、电子、医疗等领域的应用价值,促进世界材料科学领域的进步和发展。我们的研究团队由一批拥有丰富经验和专业技能的专家和学者组成,在陶瓷领域具有广泛的知识和深厚的研究背景,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应用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首次突破了氮化硅陶瓷室温脆性这一久未攻克的世界性难题,为实现柔性陶瓷的梦想提供了一条全新的解决思路;自主突破了高品质氮化硅粉体关键制备技术,并实现了产业化应用,年销售量占全球市场的1/4。中心拥有一系列现代化的实验室和设备,用以支持我们的研究工作,让我们的想法变成现实。目前中心的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校招岗位方向
结构陶瓷研究岗、结构陶瓷工程岗
专业要求
材料专业
支撑岗
材料分析与检测中心
平台是支撑科技创新、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科研平台,为高校院所、企业提供量身定制的“诊”“疗”一体化服务,不止于提供专业化测试服务,还将根据客户需求提供整套的解决方案。中心汇聚了高精尖的仪器设备,现有化学分析与理化检测、显微结构与表面分析、可靠性及失效分析等四大专业实验室,集成了化学成分分析、物性测试、显微结构与表面分析、可靠性测试、失效分析等个性化定制、一站式“诊”“疗”服务的专业能力,可针对用户实际需求,为新材料及器件产业技术升级和产品质量提升提供解决方案。目前,服务已覆盖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新能源材料与零部件、高端合金与磁性材料、绿色化工与高端化学品、先进高分子与复合材料、新型医药及医用材料、极端环境使役材料、高端装备材料等领域。
校招岗位方向
化学分析与理化检测岗、显微结构与表面分析岗、可靠性及失效分析岗
专业要求
化学、材料专业
信息材料与微纳器件制造平台
平台是集材料制备、晶圆制造、微纳加工、器件封装、测试分析及可靠性验证于一体,具有先进装备、工程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服务模式的公共开放平台。平台致力成为我国微纳器件等最重要的验证和研发平台,为从事新材料、汽车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传感等领域的科研院所和企业,提供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技术服务和工艺条件。
校招岗位方向
微纳加工岗
专业要求
电子、材料、物理专业
管理岗位方向
人力资源岗、科技管理岗、项目集成岗、系统开发岗
专业要求
材料相关专业
发展舞台及安心保障
1、实验室薪酬水平参照国内一流科研机构水平及国内一线高技术企业水平,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体系;
2、完善的绩效奖励机制,高标准缴纳社保及公积金,提供星空餐厅、带薪休假、工会福利等;
3、提供基础研究、工程技术、成果转化、支撑、管理等多元发展通道;
应聘方式
有意向申请者,请提供个人最新简历(包括基本信息、学习经历、科研/工作经历、代表性成果),发送至邮箱hr@ylab.ac.cn,邮件标题请注明为”姓名-申报岗位-浙江大学校园招聘宣讲会“。
实验室对申请人履历等方面进行资格审查。通过审查的候选人,将受邀参加面试;通过面试,经实验室批准后,即发布录用通知。未通过者,不再另行通知。
我单位承诺对申请人提交的所有材料严格保密。应聘人须对提供的所有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甬江实验室真诚期待您的加入!
办公时间(节假日除外)
上午:8:30-12:00 下午:13:30-17:30
联系地址
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西区学生服务中心(尧坤楼)2楼
联系方式
就业招聘相关:电话:0571-87951475,邮箱:zjucareer@126.com
就业指导相关:电话:0571-87952717,邮箱:jy@zju.edu.cn
学生就业相关:电话:0571-87951536,邮箱:jy01@zju.edu.cn
浙大就业微信公众号
请稍候...